🌞 防曬乳怎麼選?2023最強挑選攻略
🔍 紫外線三大魔王解析
UVA/UVB/UVC比一比(表格整理)
類型 | 穿透力 | 傷害類型 | 防護指標 |
---|---|---|---|
UVA | 深入真皮層 | 老化、皺紋、皮膚癌 | PA+/★ |
UVB | 表皮層 | 曬傷、紅腫 | SPF值 |
UVC | 大氣層阻隔 | 幾乎無影響 | – |
⚠️ 注意! 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是紫外線最兇時段,出門前30分鐘就要擦好防曬!
🧴 防曬係數完全解密
SPF數字不是越高越好!
- SPF30:阻擋97% UVB(日常通勤夠用)
- SPF50:阻擋98% UVB(戶外活動首選)
- 超過SPF50+:法規規定只能標示50+
PA值要這樣看
- PA+ → 延緩曬黑2-4倍
- PA++ → 延緩4-8倍
- PA+++ → 延緩8-16倍
- PA++++ → 延緩16倍以上
💡 台灣氣候潮濕建議選「抗汗配方」,海邊玩水要認明「防水標示」
🧪 物理VS化學防曬比拚
物理性防曬(礦物型)
- 成分:氧化鋅、二氧化鈦
- 優點:溫和不易過敏、立即生效
- 缺點:容易泛白、質地較厚重
化學性防曬
- 成分:桂皮酸鹽、奧克立林
- 優點:質地清爽、好推勻
- 缺點:需提前20分鐘擦、可能刺激肌膚
🌟 2023新趨勢:物化混合型防曬乳,結合兩者優點不黏膩
💦 正確使用5大要訣
- 用量要夠:臉部至少1元硬幣大小
- 定時補擦:
- 一般情況:每2-3小時補一次
- 流汗游泳:每次下水後都要補
- 擦法技巧:由內向外推開,勿來回搓揉
- 身體部位:別忘記頸後、耳朵、腳背
- 清潔方式:防水型要用卸妝產品才能洗淨
🧢 全方位防曬裝備清單
- 衣物:深色棉質>淺色,UPF50+防曬外套
- 配件:UV400太陽眼鏡+寬緣帽(帽沿>10公分)
- 飲食:多吃富含維生素C、β-胡蘿蔔素食物
- APP輔助:氣象局UVI指數預報即時查
❓ 常見QA快問快答
Q:陰天需要防曬嗎?
A:雲層只能擋20%紫外線,UVA照樣穿透!
Q:防曬會影響維生素D合成?
A:每天手腳曬10-15分鐘就足夠,不用擔心
Q:開封後保存期限?
A:通常12個月,出現油水分離就要丟棄
📌 專家特別提醒
- 嬰兒應選「純物理性」防曬
- 痘痘肌避開致粉刺成分(如Isopropyl myristate)
- 術後修復期要選「無香料酒精」配方
- 查看有效期限與衛福部核准字號
最後記得,防曬乳要放在陰涼處,避免放車內高溫變質喔!做好365天防曬,才能有效美白抗老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