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耳鳴嗡嗡響?可能是內耳積水在作怪!
最近係咪成日覺得耳朵「嗡嗡叫」?尤其係安靜嗰陣,耳鳴聲愈發明顯,搞到連瞓覺都成問題?日本專家發現,呢種惱人嘅症狀可能同「內耳淋巴液積水」有直接關係!
內耳積水點解會引致耳鳴?
淋巴循環失調係關鍵
我哋嘅耳蝸入面充滿「淋巴液」,正常情況下會不斷新陳代謝。日本針灸名醫藤井德治院長解釋:「當淋巴液循環卡卡,積喺內耳形成水腫,就會壓迫聽覺神經,引發耳鳴、重聽甚至頭暈目眩。」
梅尼爾氏症患者更要注意
特別係確診梅尼爾氏症嘅朋友,過去醫師多數叫患者「少飲水」,但最新研究發現呢個觀念要反轉!北里大學醫學部研究團隊證實:「刻意限水反而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,更容易造成內耳積水。」
獨門「喝水療法」三步驟
🥤 階段式增量法
-
初階適應期(第1-3日)
每日飲用1000cc白開水,分10次慢慢飲
→ 每次約半杯馬克杯份量(100-120cc) -
進階調整期(第4-6日)
加碼到1500cc,避開飯後半小時飲用
→ 可搭配手機提醒APP定時喝水 -
完整療程期(第7日後)
穩定維持2000cc,記得要「溫水小口啜」
→ 水溫比體溫略高(約40℃最理想)
⏰ 黃金喝水時段表
時段 | 飲水量 | 特殊提醒 |
---|---|---|
起床空腹 | 300cc | 加少許鹽幫助電解質平衡 |
上午工作時 | 每小時100cc | 定鬧鐘提醒避免忘記 |
午餐前1小時 | 200cc | 避免邊食邊飲影響消化 |
下午茶時間 | 150cc | 可換成淡蜂蜜水調味 |
晚餐後 | 300cc | 睡前2小時前要完成飲用 |
8大喝水細節要注意!
-
水種選擇
推薦過濾後嘅「軟水」,硬水礦物質過多可能導致腹瀉 -
水溫控制
冬天可飲用40-45℃溫水,夏天建議常溫水 -
特殊族群禁忌
腎功能不佳、心臟病患者需先諮詢醫師 -
水分計算
茶、咖啡、湯品不算入每日2000cc額度 -
異常警訊
若出現手腳浮腫、頭痛嘔吐要立即停用 -
輔助技巧
喝水後做簡單頸部按摩,促進淋巴循環 -
飲食搭配
減少鹽分攝取,避免體內水分滯留 -
見效時間
通常持續2-4週會逐漸感受改善
專業醫師QA時間
Q:飲咁多水會唔會中毒㗎?
A:台中醫院腎臟科黃嘉宏醫師指出,健康成人每日飲10公升以上才可能水中毒。但慢性病患者要嚴格遵守醫師指示調整飲水量。
Q:點分普通耳鳴定內耳積水?
A:積水性耳鳴常伴隨耳朵悶脹感,且多在熬夜、壓力大時加劇。建議記錄發作時間長短與頻率,就診時提供醫師參考。
Q:飲水療法對突發性耳聾有效嗎?
A:藤井院長臨床發現,發病3日內開始大量飲水,搭配類固醇治療效果最佳。超過1個月則需考慮其他療法。
小提醒:雖然喝水療法簡單有效,但若耳鳴持續超過1週,或伴隨聽力驟降、劇烈頭暈等症狀,記得要即刻去耳鼻喉科報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