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吃肉錯了嗎?破解糖尿病飲食迷思
最近LINE群組瘋傳「吃肉等於吃毒」的說法,讓很多無肉不歡的糖友嚇到筷子都不敢伸。但你知道嗎?東京健康長壽中心院長井藤英喜醫師在《血糖完全控制的最新療法》裡公開打臉這種觀念!今天就帶大家用「台灣人的吃肉方式」破解迷思!
🥩 糖尿病患必學「安心吃肉兩大心法」
1. 份量控制黃金法則(附手掌測量法)
井藤醫師強調:「問題不在肉本身,在於你怎麼選!」動物性脂肪確實要控制,但完全不吃反而會缺乏必需營養素。建議用「手掌測量法」:
- 男性:每餐≦1.5個掌心大小(約120g)
- 女性:每餐≦1個掌心大小(約80g) 小技巧:把肉切成骰子狀,擺滿掌心不堆疊就是標準份量
2. 部位挑選終極指南(附台日對照表)
同樣都是雞肉,選錯部位熱量差超多!幫大家整理台灣常見部位熱量排行:
肉類 | 低脂推薦部位(每100g) | 高脂地雷部位(每100g) |
---|---|---|
豬肉 | 後腿瘦肉(118大卡) | 五花肉(386大卡)🔥 |
雞肉 | 胸肉(165大卡) | 雞翅(234大卡)✖️ |
牛肉 | 菲力(199大卡) | 沙朗(305大卡)⚠️ |
巷口小吃挑選術:
- 滷味攤:選豬腱肉>豬耳朵
- 火鍋店:雪花牛改點霜降牛
- 便當店:雞腿去皮>炸雞排
🧑⚕️ 專家加碼「三要三不」原則
井藤醫師團隊特別提醒台灣糖友: ✅ 要吃「看得見紋理」的肉(如里肌) ✅ 要搭配深綠色蔬菜(幫助代謝) ✅ 要低溫烹調(蒸煮>煎炸) ❌ 不吃加工肉品(香腸、培根) ❌ 不吃帶皮部位(雞皮、豬皮) ❌ 不喝肉湯(尤其小火鍋湯底)
🛒 市場採買實戰教學
台灣溫體肉挑選訣竅:
- 看色澤:鮮紅色>暗紅色
- 摸彈性:按壓會回彈
- 聞氣味:淡淡血腥味正常,刺鼻味NG
超商包裝肉品標示重點:
- 認明「CAS優良農產品」標章
- 脂肪比例<15%
- 避免「調理」「醃製」等加工字樣
📌 糖友專屬「安心吃肉日記」
建議記錄每天:
- 肉類種類與部位
- 烹調方式
- 餐後2小時血糖值 範例:8/1 午:清蒸雞胸肉100g+燙青菜,餐後血糖125mg/dL
醫師特別提醒
井藤醫師強調:「規律監測血糖比完全禁食更重要!」建議糖友在調整飲食後,要特別注意:
- 每周測3次空腹血糖
- 每2周測1次餐後血糖
- 每3個月驗糖化血色素
只要掌握這些原則,糖尿病患也能享受吃肉帶來的滿足感!從今天開始,跟著專家建議聰明吃肉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