👀 包心菜這樣挑就對啦!內行人教你看「關鍵部位」
最近去菜市場看到包心菜價格有夠甜,但你知道怎麼挑才不會踩雷嗎?今天就來分享阿嬤傳授的「菜心判斷法」,保證讓你買到脆甜又多汁的好菜!
🔍 翻過來看菜心是基本動作
買包心菜絕對不能懶惰!把整顆菜翻到背面,仔細檢查底部的「菜心切面」。老經驗的菜販都會說:「菜心直徑比10元硬幣小,這顆就可以包了!」為什麼呢?因為菜心太粗代表纖維老化,吃起來會硬梆梆,煮再久都不會軟啦~
✋ 觸感比一比更有保障
除了看菜心,還要記得用手「稍微壓壓看」:
- 表面要緊實飽滿,按下去會回彈
- 葉片之間沒有空心感
- 拿起來沉甸甸有重量 如果摸起來鬆鬆軟軟,或是輕得像保麗龍,這種可能是放太久脫水的NG貨!
🥬 外觀顏色藏玄機
新鮮的包心菜葉子會呈現「青綠色帶點白霧」,看起來像有自然果粉。如果葉子顏色太深又油亮,可能是農藥殘留比較多;反過來說,如果葉子發黃還有黑點,那根本是壞掉的前兆啊!
🆚 品種也要注意喔!
台灣常見的包心菜有兩種:
- 初秋品種:菜心較細但葉片薄,適合炒菜
- 高山品種:菜心稍粗但葉肉厚,煮火鍋最對味 下次買菜時可以問老闆是什麼品種,挑對種類料理更美味!
💡 保存小秘訣
買回家後記得用「報紙包好」放冰箱,能保鮮2週以上。如果切開沒用完,在切口處抹點鹽巴防止氧化,再用保鮮膜包緊就不怕變黑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