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懷疑自己得憂鬱症?看醫生前必做5個自我檢查

🤔 懷疑自己得憂鬱症?看醫生前必做5個自我檢查

最近老是吃不下、睡不好,心情像坐雲霄飛車?在這個「壓力比便利商店還密集」的時代,越來越多人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憂鬱症。先別急著掛精神科!日本抗憂鬱權威內海聰醫師提出超實用「5大自問守則」,幫你釐清到底該看醫生還是調整生活就好~


🚨 問題1:心理問題真的只能靠吃藥嗎?

「被主管霸凌到想哭?跟另一半天天吵架?卡債快壓垮你?」這些現實壓力源造成的心理不適,吃藥就像拿退熱貼貼火山一樣沒用啦!內海醫師提醒:

  • 抗憂鬱藥只能暫時緩解症狀
  • 長期服用可能產生依賴性
  • 每月藥費動輒上千元超傷荷包

聰明做法:
先去[各縣市心理衛生中心]或[張老師專線]諮詢,比吞藥更能斬草除根


💼 問題2:根本是「過勞」在作怪?

台灣人平均年工時2022小時全球第四高!如果你出現:

  • 連續加班超過1個月
  • 每天睡不到5小時
  • 假日補眠也補不回來

試試看:
請個3天特休假完全放空,如果症狀緩解50%以上,你需要的不是醫生是休息啦!


🍔 問題3:生活習慣正在謀殺你?

快檢查這些台灣人最常踩的雷: 地雷行為 身體抗議方式
三餐吃超商微波食品 精神萎靡+爆痘
每天1杯手搖飲 血糖震盪情緒不穩
躺床滑手機到凌晨 越睡越累惡性循環

改善秘訣:
從今天開始試試「3+2+1」原則

  • 3餐至少1餐吃原型食物
  • 2小時數位斷電時間
  • 1週運動1次流點汗

🩺 問題4:你真的符合憂鬱症標準嗎?

精神科診斷就像「心理測驗的參考答案」,不同醫生可能給不同結果!要注意:

  • 對生活變動感到焦慮是正常反應
  • 被診斷「適應障礙」不一定需要吃藥
  • 台灣健保給付制度可能導致過度診斷

自評工具:
先用[台灣人憂鬱症量表]線上檢測,分數超過15分再考慮就醫~


🩸 問題5:會不會是身體在求救?

超多案例證明!這些疾病偽裝成憂鬱症

  1. 甲狀腺低下:整天想睡+體重暴增
  2. 糖尿病前期:莫名焦躁+口渴
  3. 缺鐵性貧血:注意力渙散+頭暈

救命SOP:
先去家醫科做全套血液檢查,尤其要加驗:

  • 甲狀腺刺激素(TSH)
  • 糖化血色素(HbA1c)
  • 鐵蛋白(Ferritin)

💡 專家提醒重要觀念

內海聰醫師特別強調:「吃藥是最後手段,不是第一選擇!」 台灣精神科門診量10年暴增3倍,但很多人其實只需要:

  • 調整工作型態
  • 改善親密關係
  • 補充特定營養素

下次覺得自己「該不會得憂鬱症」時,先把這5個問題寫在便利貼貼手機背面,每天提醒自己:身心不適是身體的求救訊號,別急著用藥物蓋掉警報器!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