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台灣健保重大突破!SMA治療藥物正式納入給付,病友家庭看見曙光

SMA治療新時代來臨!台灣健保給付全解析

▎等了百年總算等到!全球首支SMA藥物誕生

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SMA)過去被認為是「無解絕症」,這種隱性遺傳疾病會讓寶寶全身肌肉像被「斷電」一樣逐漸萎縮。最嚴重的第一型患者,連喝奶呼吸都要用盡全力,多數活不過2歲生日。直到2016年美國研發出基因修復療法,直接從脊椎注入藥物保護神經元,才真正改寫SMA患者的命運。

▎從天價到健保給付的血淚之路

這支被稱為「奇蹟針劑」的藥物要價驚人,打一針就要245萬台幣!台灣雖然參與研發卻卡在價格問題,看著日本、香港早一步納入保險。病友家屬組成自救會四處陳情,醫師更拿出臨床數據證明:

  • 出生1個月內治療:9成患者能正常跑跳
  • 1歲前用藥:7成可維持基本行動能力
  • 連成年患者用藥後都能停止惡化

經過半年馬拉松式協商,健保署終於拍板:

[給付條件]
├─ 6歲以下患者
├─ 發病年齡1歲內
├─ 限定第一型與部分第二型
└─ 每年限30個名額

▎台大醫師親揭治療關鍵時間

「這不是普通打針,根本是跟時間賽跑!」台大簡穎秀醫師拿著新生兒篩檢報告解釋:

[神經元消失速度]
出生時:100% 
1個月後:剩下30%
6個月後:幾乎歸零

台大團隊最新研究登上國際期刊,證實透過全面新生兒篩檢,能在寶寶出生48小時內揪出SMA基因缺陷。現在只要篩檢陽性,最快3天就能開始療程,把傷害降到最低。

▎那些健保沒說清楚的現實困境

雖然給付上路是好事,但家屬團體提出三大隱憂:

  1. 6歲年齡天花板:很多患者確診時已超齡
  2. 劑量計算爭議:體重愈重費用愈高
  3. 後續追蹤缺口:復健資源沒同步增加

健保署回應正在研議「階段性放寬」,但藥廠要求的療效追蹤數據庫建置進度,仍是未來擴大給付的關鍵。

▎給SMA家庭的求生指南

  • 婚前檢查:雙方都帶因時有1/4機率遺傳
  • 產前診斷:懷孕10週可做絨毛膜採樣
  • 新生兒篩檢:自費2000元搶黃金治療期
  • 補助申請:各縣市罕病基金可併用

「以前覺得孩子活不過2歲,現在他都能自己拿湯匙了!」早療成功的SMA寶寶媽媽分享,藥物搭配水療、馬術治療效果更好,呼籲政府建立跨專科照護團隊

分類:醫療疾病